行为保全包括财产保全
行为保全是指法院在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中,为保护民事诉讼请求、执行民事判决或裁定的财产或人身权利,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行为保全包括两类:一项是财产保全,另一项是人身保全。其中,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控制,以保障其债权人的债权或防止当事人隐匿财产的行为。
一、财产保全的特征
财产保全具有以下特征:
1. 强制性:财产保全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根据原告申请而对被告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被告必须服从并配合法院的保全执行。
2. 临时性:财产保全是一种先行措施,目的是为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判决生效或裁定作出后,财产保全即行解除。
3. 可变更性:在保全执行过程中,如果保全措施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当事人情况发生变化,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变更或解除保全措施。
4. 多样性:财产保全方式多种多样,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等。
二、财产保全的种类
财产保全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查封:查封是指法院对动产或不动产采取管控措施,使被查封的财产不能转移、设定负担或出售。查封的标的可以是实物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股权、债权等。
2. 扣押:扣押是指法院将被扣押的财产置于法院或法院委托机关的控制之下。扣押的标的通常是动产,如车辆、货物等。
3. 冻结:冻结是指法院对被冻结人的银行存款、证券、股权等财产采取限制措施,使被冻结人无法自由支配或处分其财产。冻结的目的是防止财产转移或隐藏。
4. 禁止处分:禁止处分是指法院禁止被禁止处分人处分其特定财产或财产权,使被禁止处分人无法将财产转移、赠与或设定负担。
三、财产保全的申请
原告申请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有证据证明被告有履行债务的能力,但有隐藏、转移、变卖或损毁财产的可能性。
2. 原告的债权是真实、合法、有证据证明。
3. 原告没有其他救济途径或其他救济途径不方便。
原告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向法院提交申请书和证据材料,并预交保全费。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四、财产保全的执行
财产保全的执行由法院执行机构或执行员执行。执行机构或执行员根据法院的裁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并制作笔录或通知书。被申请人应当配合执行。
五、财产保全的解除
财产保全解除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 诉讼终结或执行完毕。
2. 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履行债务。
3. 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变更或解除保全措施。
4. 保全措施依法失效或不当。
财产保全解除后,法院应当发还被申请人的保全财产和解除保全措施。被申请人也可以申请法院赔偿因财产保全造成的损失。
六、财产保全的责任
因财产保全造成损失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申请人是因被申请人的过错而造成损失的,可以请求被申请人赔偿。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保全措施时,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财产保全是法院在诉讼中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诉讼阻碍的发生,保障胜诉方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依法严格审查,避免滥用保全权而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