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与民事财产保全的区别
仲裁和民事财产保全都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两者都涉及到争议解决和权利保障,但在概念、适用范围、程序启动主体、审理机构、裁判效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
一、概念区分
1. 仲裁: 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国家司法机关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依照双方当事人事先赋予的权力,进行审理并作出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2. 民事财产保全: 民事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通常是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毁损财产,或为保证将来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依法采取的限制当事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强制性措施。
二、适用范围区别
1. 仲裁: 仲裁的适用范围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1) 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即仲裁协议。只有双方当事人就争议解决方式达成一致,选择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仲裁庭才具有管辖权;
(2) 争议的性质。一般来说,仲裁主要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3) 法律的规定。部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特定类型的案件必须通过仲裁解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 民事财产保全: 民事财产保全适用于所有可能因当事人行为导致生效法律文书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等。
三、程序启动主体区别
1. 仲裁: 仲裁程序的启动需要双方当事人共同达成仲裁协议,任何一方当事人单方面请求仲裁机构受理案件都无济于事。
2. 民事财产保全: 民事财产保全是由利害关系人,通常是案件的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而启动的程序。
四、审理机构区别
1. 仲裁: 仲裁案件由仲裁机构受理和审理。仲裁机构是非国家司法机关,是由法律授权或认可的专门解决争议的机构,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2. 民事财产保全: 民事财产保全申请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五、裁判效力区别
1. 仲裁: 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书具有终局性,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不服裁决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民事财产保全: (1) 对于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可以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2)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最终需要通过判决的形式最终确定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财产保全只是临时性的措施,最终效力取决于案件的判决结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仲裁和民事财产保全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在适用范围、启动主体、审理机构、裁判效力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仲裁旨在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而民事财产保全则是为保障将来判决的顺利执行。当事人在选择解决争议方式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