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保全条款
合同保全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债权最终能够实现,其功能在于防范当事人滥用权利、恶意拖延履行债务,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我国《民法典》对合同保全制度进行了系统性规定,相较于此前分散于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此次立法在体系构建、制度设计、内容完善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完善我国合同保全制度、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同保全制度的概述
合同保全制度是指在一方当事人有 probable cause 相信对方当事人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或者有其他危害债权实现的行为时,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维护其债权的制度。合同保全制度的核心在于,在债权人债权尚未受损害,或者损害尚未实际发生时,允许债权人为防止将来发生损害而预先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债权的实现。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规定,"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债权人可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请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该条是关于合同保全制度的总括性规定,明确了合同保全制度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以及法律依据。此外,《民法典》还在不同章节中对代位权、撤销权、不安抗辩权等具体合同保全制度进行了规定。
二、《民法典》合同保全条款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合同保全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代位权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可以向第三人行使权利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向第三人行使债权人的权利。但是,这清偿债务不应妨碍第三人对债务人的请求权。"
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的权利。代位权的行使需满足以下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成立并有效; (2)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 (3)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且债权人的债权处于危险状态; (4)该债权具有可代位性。
(二) 撤销权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损害其债权的行为,使债务人的财产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便债权人日后实现债权的权利。行使撤销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 (2)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3)债务人主观上有恶意; (4)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或者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行使撤销权。
(三) 不安抗辩权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或者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于对方的履约能力产生怀疑,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在客观上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约能力,而中止履行其债务的权利。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须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 (2)双方当事人之间互负债务; (3)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目的在于保全债权。
(四) 定金罚则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作为债务的一部分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是指,当事人一方为了证明合同关系成立,按照合同的约定,预先向对方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其他代替物。定金具有担保和证约双重性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违约,可以适用定金罚则,即违约方丧失定金或者双倍返还定金。
三、新旧法对比与评析
《民法典》关于合同保全制度的规定,相较于之前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 体系更加完善
《民法典》将此前散见于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合同保全制度进行了整合,并在总则编中对合同保全制度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使得我国合同保全制度的体系更加完整、逻辑更加清晰。
(二) 内容更加丰富
《民法典》在保留原有代位权、撤销权、不安抗辩权、定金罚则等制度的基础上,还新增了预期违约等制度,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合同保全制度的内容,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救济途径。
(三) 操作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