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诉讼常见问题
诉前财产保全担保 诉中财产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证据保全担保 行为保全担保 解封担保 履约保函 投标保函 预付款保函 农民工工资保函
保全财产归谁管
时间:2024-08-05

保全财产归谁管

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尤其是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损害权利人合法利益,依法采取的一种强制性保护措施,旨在保障将来生效判决的顺利执行。保全财产涉及诸多环节,其中“财产保管”尤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保全措施的有效性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保全财产究竟由谁来保管呢?本文将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探讨。

一、 法律规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保全财产的保管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

1. 原则上由被申请人保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当事人不服保全裁定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根据该法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在财产保全中,人民法院一般将查封、扣押的财产交由被申请人(通常是被告)保管,其前提是被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这种做法基于以下考虑:

保持生产生活秩序: 将财产交由被申请人保管,有利于其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减少因保全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节省司法资源: 由被申请人自行保管,可以减轻法院的保管压力,节约司法成本。 体现程序公正: 在未作出终审判决前,被申请人享有对自身财产的处分权,允许其在提供担保的前提下自行保管,更能体现程序正义。

2. 例外情况下可由其他主体保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开始调解或审判,并争取在三十日内结束。案件需要采取诉讼前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开始调解或审判,并争取在三十日内结束。”

根据该法条,在以下情况下,保全财产可以由申请人、第三人或法院保管:

被申请人无法提供担保或担保不足: 当被申请人无法提供足以保障申请人利益的担保时,法院可以将财产交由申请人、第三人或指定机构保管。 财产性质特殊: 对于易腐烂变质、危险易爆等特殊性质的财产,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专门机构或具备保管条件的第三人进行保管。 确有必要: 为防止财产灭失、毁损或被转移,法院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将财产交由其他主体保管。

3. 保管费用承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根据该规定,财产保全产生的保管费用,原则上由败诉方承担。但在以下情况下,胜诉方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

申请人申请保全错误: 若最终查明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是错误的,则其需要承担由此产生的保管费用。 保全范围过大: 若法院认定申请人申请保全的范围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则超出的部分所产生的保管费用应由申请人承担。

二、 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及应对

尽管法律对保全财产的保管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1. 被申请人故意拖延提供担保

实践中,部分被申请人为拖延诉讼进程或转移财产,故意拖延提供担保,导致保全财产无法及时得到妥善保管。

应对措施:

法院可压缩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期限,并明确告知其逾期提供担保的法律后果。 对于恶意拖延、拒不提供担保的被申请人,法院可根据情况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2. 第三人保管缺乏监管

当财产由第三人保管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出现保管不善、财产灭失或被转移等情况。

应对措施:

法院在指定第三人保管时,应严格审查其保管条件和能力,并与其签订保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法院应加强对第三人保管财产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 inspection,确保财产安全。

3. 保管费用承担不明确

在实践中,有时难以界定申请人申请保全是否存在错误或范围是否过大,导致保管费用承担主体不明确,产生争议。

应对措施:

法院在裁定保全申请时,应尽量明确保全范围和期限,并对可能产生的保管费用进行预估,告知双方当事人。 对于保管费用承担存在争议的,法院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公平合理地确定费用承担主体。

三、 结语

保全财产的保管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明确保管主体,规范保管程序,加强保管监管,对于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操作规则,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