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诉讼常见问题
诉前财产保全担保 诉中财产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证据保全担保 行为保全担保 解封担保 履约保函 投标保函 预付款保函 农民工工资保函
不允许诉讼财产保全的情形
时间:2024-08-02

不允许诉讼财产保全的情形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主要是被告)转移、隐匿、挥霍其财产,导致将来生效判决难以执行,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控制或限制其财产处分的制度。该制度旨在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维护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并非可以随意适用,其适用应当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本文将对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允许诉讼财产保全的情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申请人必须是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民事权益争议,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利害关系人,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案件当事人。

2. 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现金、银行保函、有价证券等。担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申请人滥用诉讼财产保全制度,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3. 必须有证据证明,不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或者将会使生效的法律文书无法执行。

如果申请人不符合上述法定条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准许其诉讼财产保全申请。

二、超出法定范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明确规定,诉讼财产保全的范围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与争议标的价值相当的财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当事人争议的财产,例如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标的物、离婚案件中的夫妻共同财产等。

2. 与争议标的价值相当的财产,例如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的其他财产进行保全,以保证将来能够实现债权。

超出上述范围的财产,例如与案件无关的第三人的财产,即使申请人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也不能进行保全。

三、不属于可保全财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财产不属于可保全的范围:

1. 被申请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费用。这是基于人道主义原则的考量,不能因为债权人的请求而剥夺债务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存条件。

2. 被申请人用于公益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的财产。这类财产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对其进行保全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

3.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财产,例如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宅基地等。

四、明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保全范围合法、保全财产属于可保全财产,但如果采取保全措施将会明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也不能准许。

例如,申请人要求对一家正在运营的医院的财产进行保全,即使其提供了担保,但如果采取保全措施将会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救治,人民法院也应当驳回其申请。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除上述情形外,其他法律法规也可能对诉讼财产保全的适用作出特殊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船舶的诉讼保全作出了专门规定,与一般财产保全的规定有所不同。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对于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适用应当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申请人的申请,确保其符合法定条件和范围,并充分考虑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可能造成的影响,审慎作出裁定,以防止滥用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切实维护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