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前财产保全立案
仲裁前财产保全是仲裁机构在受理仲裁申请前,为保护争议标的物或申请人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申请人可以在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前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仲裁前财产保全立案具有独立的程序规定和较为严格的要件,本文将对仲裁前财产保全立案的程序和要件进行详细阐述。
一、仲裁前财产保全立案的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前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仲裁前财产保全申请书 仲裁协议或者其他仲裁条款 证明申请人仲裁请求成立的证据材料 申请保全财产清单和保全金额 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交仲裁前财产保全申请,仲裁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迅速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准予保全的决定。仲裁机构对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说明理由并退回申请材料。
仲裁机构准予保全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向有关单位发出财产保全通知书,责令其对被保全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通知被申请人接受审查调查 对被申请人住所或者财产所在地进行保全仲裁机构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制作财产保全笔录,并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财产保全的期限自仲裁机构采取保全措施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30日。在30日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未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仲裁机构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二、仲裁前财产保全立案的要件
为了防止仲裁前财产保全被滥用,仲裁法和《规定》对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的要件也进行了明确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有明确的仲裁协议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并且争议属于仲裁协议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单独签订的仲裁协议。
2. 有证据证明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成立
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向被申请人主张的权利具有事实根据,而且申请仲裁的范围和情节属于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
3. 财产保全的范围与请求的标的金额相当
申请人申请保全的财产应当与争议标的物直接相关,并且保全的金额不得超过仲裁请求的标的金额。
4. 有证据证明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导致争议标的物灭失或者难以执行
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争议标的物可能被毁损、灭失或者被转移,致使仲裁申请人无法实现仲裁请求或者将来执行仲裁裁决困难。
三、仲裁前财产保全的解除
仲裁机构准予仲裁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如果申请人不按时提出仲裁申请,或者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认为不符合仲裁条件的,仲裁机构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在仲裁过程中,被申请人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解除财产保全。被申请人申请解除财产保全应当提供担保,并且能够证明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已经消失或者提供反担保。
四、仲裁前财产保全的效力
仲裁前财产保全的效力仅适用于仲裁程序,不影响申请人提起诉讼或者向其他部门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仲裁机构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不影响被申请人继续使用、收益和处分财产,但被申请人不得毁损、变卖或者转移财产。
如果申请人恶意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在仲裁前财产保全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五、结语
仲裁前财产保全制度是为了保障仲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争议标的物灭失或者难以执行而采取的临时措施。申请人申请仲裁前财产保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仲裁机构应当严格审查,防止财产保全被滥用。仲裁前财产保全的制度有利于维护仲裁程序的公正有效,保障仲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仲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