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财产保全裁定
在商业诉讼日益增多的今天,财产保全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保全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所采用。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避免当事人(通常是被申请人)的财产被转移、隐匿或毁损,而采取的冻结、查封或扣押等强制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然而,财产保全裁定对被申请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了解如何应对财产保全裁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产保全裁定的类型
财产保全裁定根据申请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两种:
1. 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开始后,一方当事人为了防止另一方当事人转移、隐匿或毁损财产,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后,人民法院作出的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
2. 诉前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如果不及起诉,其请求在将来作出的生效判决的执行将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裁定。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财产保全裁定,都会对被申请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被申请人都需要积极应对。
二、收到财产保全裁定后怎么办?
收到财产保全裁定后,被申请人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阅读裁定书的内容,了解清楚申请人的诉讼请求、申请保全的财产范围、裁定的法律依据以及自己可以行使的救济途径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被申请人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申请复议
如果被申请人认为财产保全裁定错误或不当,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申请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但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停止执行。
2. 提起诉讼
如果被申请人不服财产保全裁定,也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的,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3. 提供担保
除了上述两种救济途径外,被申请人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请求解除财产保全。担保的形式包括现金、银行保函、保证保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财产担保方式。担保的金额由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确定,但不得超过被申请人财产的实际价值。
4. 与申请人协商
在某些情况下,被申请人还可以尝试与申请人协商,寻求解决纠纷的方案。例如,被申请人可以向申请人提供部分财产担保,或者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请求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应对措施并非相互排斥,被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如何降低财产保全的风险?
财产保全虽然能够有效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为了防范和降低财产保全的风险,企业和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尽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争议解决方式。同时,要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发票等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及时提供。
2.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避免出现账目混乱、资金链断裂等情况。个人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产,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财产损失。
3.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遇到财产保全纠纷时,建议及时咨询律师等专业人士,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财产保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生效判决的执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财产保全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财产保全的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财产保全制度的作用,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