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六稳”“六保”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稳定经济大盘、保障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六稳”“六保”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20年4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六稳”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稳”是“六保”的基础和前提,“六保”是“六稳”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我国应对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布局。
二、“六稳”“六保”的关键举措及成效
为有效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三)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畅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稳”“六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水平基本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三、当前形势下“六稳”“六保”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受到冲击,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行业恢复缓慢,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任务依然艰巨。
(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建议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此,建议:
(一)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恢复和升级。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参与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要加强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