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德保全科:探索基层医疗改革新方向
2016年,广西德保县作为国家首批“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的医改试点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被誉为“德保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难题,更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经验。
## 一、背景:基层医疗困境与改革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
1. **人才短缺:**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秀的全科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2. **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导致“小病往大医院跑”的现象普遍存在。
3.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为破解这些难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的人事制度改革成为重要抓手。
## 二、德保实践:“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德保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困境,德保县积极探索,于2016年开始推行“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主要做法包括:
**1. 实施“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人事制度改革。** 由县财政统一核定编制,打破了原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将全科医生招聘和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卫生院,并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2. 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对新招聘的医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并选派优秀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 组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 每个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和3-4名乡村医生组成,负责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4. 实施“三个一”服务模式。** 即为每个家庭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制定一份健康计划、配备一名家庭医生,通过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三、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德保县“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1. 缓解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 “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的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用人自主权,吸引了一批优秀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优化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结构。
**2. 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加强,以及“三个一”服务模式的推行,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
**3. 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能够有效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4. 提高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增强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 四、经验启示:打造基层医疗改革的“德保样板”
德保县“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推进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启示包括:
**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关键。** 打破原有的人事管理体制,赋予基层医疗机构更多用人自主权,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
**2. 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基础。** 要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加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创新服务模式是核心。** 要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保障。**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德保全科医改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之路,为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