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以“合同金”的名义向购房者收取资金,引发了诸多争议。实际上,在房地产领域,合同金和履约保证金往往被混淆或混用。那么,什么是合同金?什么是履约保证金?二者有何区别?履约保证金如何转为合同金?下面将详细为您解答。
一、什么是合同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合同中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由此可见,合同中的“定金”是具有担保性质的,它可以作为债权的担保,确保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在房屋买卖中,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的“定金”实际上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金”。
二、什么是履约保证金?
履约保证金,是指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或双方预先支付给对方或第三方一定数额的资金,以担保合同的履行。在房屋买卖中,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的履约保证金,是为了确保购房者能够按时支付房款,履行合同义务。
三、合同金和履约保证金有何区别?
虽然合同金和履约保证金在房屋买卖中都起到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但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
1、性质不同:合同金是《合同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之一,是债权的担保;履约保证金则是双方约定的合同履行方式,是合同本身的履行。
2、法律后果不同:如果给付合同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合同金;而收受合同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当双倍返还合同金。对于履约保证金,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但一般不要求双倍返还履约保证金,而是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3、适用范围不同:合同金适用于各种合同类型,而履约保证金通常适用于具有持续履行性质的合同,如租赁合同、供货合同等。
四、履约保证金如何转为合同金?
在房屋买卖中,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的履约保证金,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可以转为合同金,那么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1、确定履约保证金数额:首先需要确定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的履约保证金数额。通常情况下,履约保证金数额由开发商确定,购房者同意后写入合同。
2、确定合同金比例:合同金比例通常由开发商确定,并写入合同中。常见的合同金比例有1%、2%、5%等,具体比例视各地市场情况而定。
3、计算公式:履约保证金转为合同金的计算公式为:合同金 = 履约保证金 × 合同金比例。
举例说明:某购房者购买一套商品房,房屋总价为200万元,合同中约定支付给开发商的履约保证金为20万元,合同金比例为5%。则履约保证金转为合同金的计算过程为:
合同金 = 20万元 × 5% = 1万元
即,该购房者支付的20万元履约保证金转为合同金后,合同金为1万元,剩余19万元将作为购房款的一部分。
五、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购房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购房者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是关于履约保证金转为合同金的相关约定,了解转换的方式、比例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明确履约保证金的性质:购房者应当明确履约保证金的性质,不要与定金或订金混淆。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而订金通常不具有担保性质,而是作为购房诚意的一种表现。购房者应了解开发商收取的资金属于哪一种,以便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
3、保留相关证据:在支付履约保证金时,购房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收据等,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4、了解当地政策: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可能存在差异,购房者应及时了解当地关于合同金和履约保证金的相关规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总之,在房屋买卖中,履约保证金转为合同金涉及诸多细节,购房者应当谨慎对待,充分了解相关规定,避免陷入法律纠纷。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也应规范自身行为,明确告知购房者相关条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