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债权可以保全
引言
在民事诉讼中,保全是一种重要的诉讼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藏或变卖财产,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实现。传统的观点认为,人身债权具有不可转让、不可继承、不可执行的特性,不属于《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财产,因此不能成为保全的对象。然而,随着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人身债权可保全的观点日益受到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人身债权的性质、保全的必要性、法律依据和保全方式等方面阐述人身债权可保全的理由。
一、人身债权的性质
人身债权是指基于人身原因而产生的,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债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仅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支持。由此可见,人身债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财产,但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价值:人身债权虽然不能直接转让或继承,但其可以带来经济利益;2.可强制执行: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可获得赔偿:如果因第三人的行为侵害人身债权,债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因此,人身债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具有价值并且可以受到法律保护。
二、保全的必要性
在民事诉讼中,保全对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十分重要。人身债权虽然不属于财产,但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对于人身债权,同样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转移、隐藏或变卖财产,确保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实现。如果没有保全措施,债权人可能会面临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局面,从而无法获得救济。
三、法律依据
目前,关于人身债权保全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事诉讼法》第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财产可以依法采取保全措施: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的,查封、扣押、冻结其财产,查封、扣押其收入。该条文并未明确排除人身债权,而是采用了概括性语言,说明只要符合“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的”条件,无论其是物权债权还是人身债权,均可以采取保全措施;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查封的财产包括:可供执行的债权文书;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受害人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由此可见,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等侵权损害赔偿,法律明确规定其可以作为可供执行的债权财产予以查封。
四、保全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人身债权可以采取以下保全方式:1.查封,即对债务人可供执行的债权文书进行查封,禁止债务人处分该债权;2.扣押,即对债务人可供执行的债权标的物进行扣押,禁止债务人转移、隐藏或变卖该标的物;3.冻结,即通过人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债务人的银行存款、证券、基金等财产进行冻结,禁止债务人使用、转移或处分这些财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金钱性债权,如要求债务人履行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债权,不能直接采取查封、扣押或冻结措施,但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性保全措施,如禁止债务人出境、限制债务人担任一定职务等。
五、司法实践
近年来,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人身债权可保全的观念逐渐得到法院的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8条规定,对违约金、迟延履行金、惩罚性赔偿金等不能直接转化为物或金钱标的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当时条件下难以判决执行的,原则上不予保全。该条文并未否定人身债权可保全,而是要求法官在具体案件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实践中,许多法院已经受理了以人身债权为对象的保全申请,并采取了相应的保全措施。例如,在李某诉王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李某申请对王某的工资收入进行保全,法院经审查后予以准许。在张某诉张某某违约责任纠纷一案中,张某申请对张某某的房屋进行查封,法院经审查后同样予以准许。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人身债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具有价值并且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在民事诉讼中,人身债权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式进行保全,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随着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人身债权可保全的观点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为保障人身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