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税 采取 税收保全
税收保全是指税务机关为防止纳税人转移、隐匿其财产,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征收,依法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它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税收保全的法律依据
税收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以下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2条规定:“税务机关有证据证明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对纳税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92条至95条对税收保全措施的适用条件、程序、措施种类等作了具体规定。
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对税收保全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细化。
二、税收保全的适用条件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这里的逃避纳税义务行为是指纳税人有能力履行纳税义务,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等手段,企图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比如,纳税人将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或者将财产转移到境外,或者将财产变卖,等等。
2. 有证据证明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证据可以是书面材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等。证据必须真实、合法、充分,能够证明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3. 税收保全措施必要性。是指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是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征收的必要手段,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可以达到目的。
4. 保全财产与欠缴税款数额相适应。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保全措施应与欠缴税款数额相适应,不能过度使用税收保全措施,避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三、税收保全的种类
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保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查封。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用于逃避纳税义务的财产采取的限制其处分的措施。查封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车辆、机器设备、房屋、土地等。查封财产后,纳税人不得对该财产进行任何处分,包括转让、抵押、出租、使用等。
2. 扣押。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用于逃避纳税义务的财产采取的控制其移动的措施。扣押的财产一般是动产,如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等。扣押财产后,纳税人不得对该财产进行任何处置,包括提取、转移、使用等。
3. 冻结。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银行的存款账户采取的限制其使用的措施。冻结存款账户后,纳税人不得从该账户提取资金,但可以进行转账等非提取的交易。
4. 划拨。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将纳税人的部分财产划拨用于抵缴欠缴税款。划拨的财产一般是纳税人用于逃避纳税义务的财产,或者纳税人自愿将其财产划拨用于抵缴欠缴税款。
四、税收保全的程序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程序合法,避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1. 调查取证。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收集证据证明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证据必须真实、合法、充分,能够证明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2. 告知纳税人。税务机关在决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必须及时告知纳税人,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辩权、陈述权等。告知的内容应包括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理由、依据、范围、期限等,并告知纳税人可以在接到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申辩意见,或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3. 采取措施。税务机关在告知纳税人后,即可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注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不得采取超过法定范围的措施,不得使用暴力手段。
4. 出具保全决定书。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后,应出具保全决定书,明确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理由、依据、范围、期限等内容,并告知纳税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等救济措施。
五、税收保全的效力
税收保全措施一旦被采取,即具有法律效力,纳税人不得擅自解除或恢复其财产的处分权或使用权。税收保全措施的解除或恢复,须由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或纳税人的申请进行。
1. 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效力。税收保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税人转移、隐匿其财产,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征收。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纳税人财产的处置或拍卖所得款项来抵缴纳税人的欠缴税款。
2. 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影响。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对纳税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应充分考虑纳税人合法权益,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 对税务机关征管的影响。税收保全措施是税务机关征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打击偷逃税行为,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征收。但是,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防止出现滥用税收保全措施的情况,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维护税收征管的公平和公正。
六、税收保全的注意事项
在税收保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证据确凿。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之前,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证据必须真实、合法、充分,能够证明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并经得起法律审查。
2. 程序合法。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程序合法,避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程序合法是税收保全措施有效性的前提。
3. 措施适度。税务机关采取的税收保全措施应与欠缴税款数额相适应,不能过度使用税收保全措施,避免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要采取最小的措施达到最大效果。
4. 保护权益。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必须注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不能采取超过法定范围的措施,不得使用暴力手段,不得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 及时解除。税务机关在取得税款或纳税人已履行完纳税义务后,应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要及时,避免对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七、结语
税收保全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在打击偷逃税行为,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征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注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确保税收保全措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