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 罪
在现代社会中,犯罪行为一直是严重社会问题,而保全罪则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罪行,因其独特的犯罪特点和社会危害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保全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犯罪特点以及刑法学上的争议,探讨其法律规范、司法实践和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法律建议。
一、保全罪的概念
保全罪是指行为人为了掩盖或者隐瞒其他罪行,而实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其本质上是犯罪的延伸和辅助行为,是为其他犯罪的顺利实施或者犯罪结果的隐蔽而进行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特征。
根据保全行为与被保全罪行的关系,保全罪可分为两种类型:
1. 保全既遂罪:行为人实施的保全行为是为了掩盖或隐瞒已经完成的犯罪行为,例如,为了掩盖盗窃罪,将盗窃所得赃物销毁或转移。
2. 保全未遂罪:行为人实施的保全行为是为了防止正在进行的犯罪行为被发现或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为了防止杀人罪被发现,将被害人尸体抛尸或毁尸灭迹。
无论何种类型的保全罪,其共同点在于其目的在于掩盖或者隐瞒其他罪行,而不是独立犯罪行为本身。因此,保全罪通常与其他罪行构成犯罪集团或共犯关系,其罪责的认定应与所保全的犯罪行为一并考虑。
二、保全罪的构成要件
保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
1. 客观要件
保全罪的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并具有以下特征:
(1)保全行为:指为了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而实施的具体行为,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毁尸灭迹、转移赃物、制造假证据等。例如,杀人后为了掩盖罪行,将尸体抛尸或毁尸灭迹的行为;盗窃后为了掩盖罪行,将赃物丢弃或销毁的行为。
(2)保全对象:指被保全的犯罪行为,即行为人实施保全行为是为了掩盖或隐瞒的犯罪行为。例如,为了掩盖抢劫罪,将抢劫所得赃款销毁或转移的行为。
(3)保全目的:指行为人实施保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而不是以保全行为本身为目的。例如,为了防止被发现,将杀人工具销毁的行为,其目的并非为了销毁杀人工具本身,而是为了掩盖杀人罪行。
2. 主观要件
保全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实施保全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
(1)故意: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是为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而实施的,并具有实施该行为的目的。例如,行为人明知将尸体抛尸是为掩盖杀人罪而实施的,并具有掩盖杀人罪的目的。
(2)直接故意:指行为人直接故意实施了保全行为,其目的在于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不存在间接故意或过失。
(3)犯罪意图:指行为人实施保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而不是出于其他目的。例如,行为人为了掩盖盗窃罪,将赃物转移到他处,其目的并非为了转移赃物本身,而是为了掩盖盗窃罪。
需要注意的是,保全罪的主观要件中的故意是指对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的故意,而非对保全行为本身的故意。例如,行为人为了掩盖杀人罪,将尸体抛尸,即使其对抛尸行为的后果没有预见,但只要其对掩盖杀人罪具有故意,就构成保全罪。
三、保全罪的犯罪特点
保全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具有以下独特的犯罪特点:
1. 延伸性
保全罪是犯罪行为的延伸和辅助行为,其发生建立在其他犯罪行为的基础上,是为其他犯罪的顺利实施或者犯罪结果的隐蔽而进行的。例如,盗窃罪后实施的窝藏赃物、转移赃物等行为,都是为了掩盖盗窃罪,是盗窃罪的延伸行为。
2. 目的性
保全罪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其目的性非常明确,可以从行为人的行为过程和目的性中判断出该行为的本质。例如,行为人将尸体抛尸或毁尸灭迹,其目的并非为了处理尸体本身,而是为了掩盖杀人罪。
3. 危险性
保全罪本身可能造成独立的危害后果,甚至可能比被保全的罪行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为了掩盖杀人罪,将尸体抛尸或毁尸灭迹的行为,可能造成尸体污染、传播疾病等危害后果,比杀人罪本身更具有危险性。
4. 隐蔽性
保全罪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他人发现,增加了侦查难度。例如,行为人将赃物转移到他处,或者将杀人工具销毁,这些行为往往不易被发现,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
5. 关联性
保全罪与被保全的罪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例如,没有盗窃罪,就不会有窝藏赃物罪;没有杀人罪,就不会有毁尸灭迹罪。
四、保全罪的刑法学争议
保全罪在刑法学上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关于保全行为与被保全罪行的关系和保全罪的定罪量刑问题。
1. 保全行为与被保全罪行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保全行为只是为了掩盖或隐瞒其他罪行,本身不构成独立的犯罪,应该将保全行为作为被保全罪行的犯罪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例如,将杀人罪后抛弃尸体的行为,应该作为杀人罪的犯罪情节,而不是独立的保全罪。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保全行为本身也可能构成独立的犯罪,特别是当保全行为本身造成严重后果时,应该作为独立的犯罪进行评价。例如,毁尸灭迹的行为,可能造成尸体污染、传播疾病等严重后果,应该作为独立的犯罪进行评价。
2. 保全罪的定罪量刑
关于保全罪的定罪量刑,主要争议在于如何衡量保全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如何确定保全罪的法定刑罚。
一些学者认为,保全罪的危害性应该根据保全行为本身造成的危害后果来确定,而不是根据被保全的罪行来确定。例如,毁尸灭迹的行为,即使是为了掩盖杀人罪,但如果其本身造成严重后果,也应该受到较为严厉的处罚。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保全罪的危害性应该与被保全的罪行联系起来考虑,根据两种罪行的危害程度综合判断。例如,为了掩盖盗窃罪而实施的窝藏赃物行为,其危害性应该小于盗窃罪,在量刑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此外,保全罪的法定刑罚也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根据保全行为的危害程度确定具体的刑罚,而不应该一律判处相同的刑罚。例如,毁尸灭迹的行为,其危害程度比窝藏赃物行为更大,应该判处更重的刑罚。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对保全罪设定一个统一的法定刑罚,以便于司法实践的统一。
五、保全罪的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和打击保全罪,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加强立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全罪的构成要件、定罪量刑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制定专门的“保全罪罪名”,并明确其法定刑罚,提高对其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