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类档案
一、概述
保全类档案,是指在档案保管期限届满后,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经济等价值,经鉴定被确定永久或长期保存的档案。
保全类档案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明的积淀,对于研究历史、传承文明、促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保全类档案的管理,对于保护和利用好档案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全类档案的特征
保全类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1. **价值恒久**: 保全类档案记录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经济等价值,对研究历史、传承文明、促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升,历久弥新。
2. **内容独特**: 保全类档案记载的信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一旦损毁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内容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特殊价值。
3. **形式多样**: 保全类档案涵盖了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文件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 **保管要求高**: 由于保全类档案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其保管环境、保管条件、安全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保护。
三、保全类档案的鉴定与保管
1. 鉴定
保全类档案的鉴定是指对档案价值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具有永久或长期保存价值的过程。鉴定工作由档案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
鉴定保全类档案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档案内容的重要性:包括档案反映事件的性质、规模、影响力,档案记录人物的地位、作用、贡献等。
(2) 档案来源的权威性:档案形成机构的级别、性质、职能,档案形成者的身份、地位、影响力等。
(3) 档案形式的稀缺性:档案载体材料的珍贵程度,档案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档案信息的唯一性等。
(4) 档案价值的持久性:档案内容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以及其持续影响力。
2. 保管
保全类档案的保管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档案的安全和完整。保管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原则**: 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防止档案损毁、丢失、泄密。
(2) **完整原则**: 保持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防止档案被篡改、伪造、破坏。
(3) **有效原则**: 建立科学的保管制度,采取有效的保管措施,确保档案能够长期安全保存,并能够方便利用。
保全类档案的保管措施主要包括:
(1) **库房建设**: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库房,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消防安全、安防监控等设施设备。
(2) **环境控制**: 定期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防止档案因温湿度变化而发生霉变、虫蛀等损毁。
(3) **安全防范**: 加强档案库房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档案被盗、丢失、泄密等。
(4) **数字化 preservation**: 对保全类档案进行数字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数字化载体上,实现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安全利用。
四、保全类档案的利用
保全类档案的利用是指将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过程,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保全类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利用原则**: 严格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依法依规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2) **安全利用原则**: 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3) **有效利用原则**: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全类档案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
(1) **查阅利用**: 为符合条件的利用者提供档案查阅服务,满足其科研、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需求。
(2) **复制利用**: 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档案复制件服务,方便其保存和使用。
(3) **出版利用**: 将保全类档案整理出版,扩大档案传播范围,提升档案利用价值。
(4) **展览利用**: 举办档案展览,展示档案的风采,普及档案知识,弘扬优秀文化。
(5) **网络利用**: 将保全类档案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在线查询、浏览、下载等服务,方便快捷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
五、结语
保全类档案是国家和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保全类档案的鉴定、保管和利用工作,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要积极推进保全类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健全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档案资源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护,完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拓展档案利用领域,让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