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行业资讯
诉前财产保全担保 诉中财产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证据保全担保 行为保全担保 解封担保 履约保函 投标保函 预付款保函 农民工工资保函
执行回转困难财产保全
时间:2024-08-08

执行回转:困难财产保全

在民商事案件执行过程中,财产保全是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被执行人财产形态的日益复杂,传统财产保全措施在应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对被执行人的困难财产进行有效保全,成为摆在司法实践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执行回转中的困难财产保全进行探讨,分析当前执行实践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困难财产保全概述

困难财产保全,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财产存在种类特殊、权属不清、价值难以确定、处置难度大等情形,导致人民法院难以采取常规的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或者即使采取了保全措施也难以有效控制被执行人财产,进而影响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的财产保全行为。

常见的困难财产主要包括:

1. 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其价值评估及处置变现均存在较大难度。

2. 股权、股票等权益性财产:涉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股东权益保护等复杂法律关系,处置过程中容易引发新的争议。

3. 设立信托、委托持股等隐蔽财产:由于财产的实际控制人和名义所有人不一致,导致财产追踪和保全难度加大。

4. 位于境外的财产:需要通过国际司法协助程序进行保全,程序复杂、耗时长且存在不确定性。

二、困难财产保全面临的困境

当前,人民法院在对困难财产进行保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1. 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行法律法规对困难财产的定义、种类、保全措施等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2. 财产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人民法院在查询、调查被执行人财产信息方面缺乏有效手段,难以全面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导致保全措施难以精准到位。

3. 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不足:困难财产的评估、处置往往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而目前人民法院在这方面的配备还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 社会协作机制不健全:困难财产的保全和处置,往往需要相关行政机关、金融机构、专业评估机构等的配合,但目前社会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尚待加强。

三、完善困难财产保全的建议

针对上述困境,应从立法、司法、社会协作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困难财产保全机制,提升执行效率,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1. 立法层面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议在民事诉讼法、民事强制执行法等法律中,增加关于困难财产保全的专章或专条规定,明确困难财产的定义、范围、保全措施等,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

(2)制定配套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出台关于困难财产保全的司法解释,对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回应,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司法行为。

2. 司法层面

(1)加强财产线索调查:建立健全财产调查员制度,赋予其必要的调查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财产信息获取渠道,提高财产线索查找效率。

(2)创新财产保全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财产,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保全措施,例如限制股权转让、限制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指定专业机构管理等,有效控制被执行人财产,防止财产流失。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执行法官和辅助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在财产评估、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积极引进金融、会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困难财产保全提供智力支持。

3. 社会协作层面

(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与相关行政机关、金融机构、评估机构等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产信息互联互通,提高财产查控效率。

(2)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将逃避执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实施信用惩戒,压缩其生存空间,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困难财产的评估、处置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升财产处置效率,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四、结语

困难财产保全是执行回转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困难财产保全难的问题,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构建诚信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