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行业资讯
诉前财产保全担保 诉中财产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证据保全担保 行为保全担保 解封担保 履约保函 投标保函 预付款保函 农民工工资保函
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立案标准
时间:2024-08-06

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立案标准

一、引言

在民商事诉讼活动中,为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申请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然而,实践中存在当事人或案外人违反财产保全措施,擅自处分被保全财产,侵害司法权威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为了维护司法秩序,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我国刑法规定了“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本文将对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的立案标准进行详细解析,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阐释。

二、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概述

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对被执行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后,被保全财产的占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与执行机构、办案人员的关系,擅自处分被保全的财产,或者拒不交出被保全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财产权利,属于妨害司法罪的范畴。

三、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拒执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主体要件

1. 特殊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被保全财产的占有人、保管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其中,“占有人”是指实际控制、支配被保全财产的人;“保管人”是指依法令、合同或者其他合法原因持有被保全财产,对被保全财产负有保管义务的人;“其他关系人”是指与被保全财产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例如被保全财产的共有人、担保人等。

2. 自然人主体: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二)客体要件

1. 被保全的财产:本罪的客体是被保全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无形财产等。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合法有效的财产保全措施所及的财产才能成为本罪的客体。如果财产保全措施违法或者无效,则不构成本罪。

(三)客观要件

1. 行为方式:本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

(1)擅自处分被保全的财产,包括:出售、转让、抵押、赠与、毁损被保全的财产等。

(2)拒不交出被保全的财产,指经执行机构或办案人员合法传唤后,拒不交出被保全财产的行为。

2. 手段方法:行为人实施挪用被保全财产的行为往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与执行机构、办案人员的关系。例如,利用职务之便,将被保全的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利用与执行人员的熟人关系,私自将被查封的车辆开走等。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全措施的财产而故意挪用。过失不构成犯罪。

(五)情节严重

本罪属于“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行为,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司法实践中,可以根据以下因素综合判断是否构成“情节严重”:

1. 挪用被保全财产的数额;

2. 挪用被保全财产的种类;

3. 挪用被保全财产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

4. 挪用被保全财产的行为手段;

5. 挪用被保全财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6. 挪用被保全财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

四、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来源于裁判文书网公开案例,案例事实和数据经过简化处理)

案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发生合同纠纷,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对乙公司名下的一处房产进行了查封。后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为偿还个人债务,将该房产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不知情的丙公司。本案中,张某作为被保全财产的保管人,明知房产已经被法院查封,仍擅自将房产出售,其行为构成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

案例二: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其名下的一辆轿车被公安机关扣押。李某的朋友王某利用其与办案人员的关系,将该轿车开走并藏匿。本案中,王某利用其与办案人员的关系,擅自将被扣押的车辆开走,其行为构成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

五、结语

挪用被保全的财产罪的立案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分析判断。司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应当准确把握立案标准,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同时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固定,确保案件处理的公平公正。对于公民个人而言,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自身的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