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说涉嫌电信诈骗
时间:2024-07-20
财产保全说涉嫌电信诈骗
引言
近年来,财产保全说卷土重来,并开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流行。所谓财产保全说,是指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应当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对涉案财物或财产进行保全,以防止犯罪所得被转移或隐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又引发了诸多争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涉嫌电信诈骗的争议。
一、案例
2021年,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李某等人。公安机关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对涉案财物进行了保全,查封了其银行账户和房产。被害人赵某在刑事案件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经审查后,对张某、李某的银行账户和房产进行了保全。
二、司法实践
近年来,财产保全说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全国法院适用财产保全说的电信诈骗案件就高达上万件。在这些案件中,法院对被查封的涉案财物或财产进行了不同的处置,有的最终发还给了被害人,有的则被宣告没收或追缴。
三、争议
财产保全说的适用引发了广泛争议。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质认定:财产保全说是否构成非法冻结? 适用范围:财产保全说是否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电信诈骗案件? 证据标准:适用财产保全说的证据标准是什么? 司法保障:是否有健全的司法保障机制来防止财产保全说的滥用?四、涉嫌电信诈骗
财产保全说涉嫌电信诈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制冻结:在适用财产保全说时,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可以直接冻结犯罪嫌疑人的涉案财物或财产,这实际上剥夺了犯罪嫌疑人对财产的处分权,与电信诈骗中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具有类似性。 非司法手段:财产保全说并非通过司法程序进行的,而是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直接实施的,这与电信诈骗中通过欺骗、窃取等非司法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也具有相似性。 以被害人利益为名:财产保全说打着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旗号,实际上却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这与电信诈骗中以各种借口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也具有相似性。五、整顿建议
针对财产保全说涉嫌电信诈骗的争议,笔者建议如下:
明确性质:明确财产保全说是一种行政冻结行为,而非司法冻结行为,其本质上是对犯罪嫌疑人财产权的限制。 缩小范围:将财产保全说的适用范围缩小到重大电信诈骗案件,即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电信诈骗案件。 提高标准:提高适用财产保全说的证据标准,要求在有确凿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存在转移或隐匿涉案财物或财产危险的情况下方可适用。 完善保障:建立健全的司法保障机制,确保财产保全说的适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其被滥用。六、结语
财产保全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着涉嫌电信诈骗的争议。通过明确性质、缩小范围、提高标准、完善保障等措施,可以有效规避财产保全说的风险,使其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