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财产保全的前提
诉讼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在当事人起诉前或起诉后,为防止当事人(主要是被告)转移、隐匿、挥霍其财产,造成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而依法采取的限制或禁止当事人处分其财产的强制性措施。诉讼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财产保全毕竟是对被申请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如果适用不当,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当事人正常生产经营。因此,法律对申请财产保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一、申请财产保全必须具备的条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申请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人主体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以下主体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1) 当事人,即案件的原告或被告,以及诉讼参与人,如共同诉讼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
(2) 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是指与案件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不是案件当事人的案外人。例如,在债权转让纠纷案件中,受让人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如果该债权存在被债务人转移或隐匿的风险,受让人作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2. 必须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必须明确提供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以便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如果被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需要提供其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
3. 必须有具体的申请保全的财产项目或权利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应当明确指出需要保全的具体财产项目或权利,例如银行存款、房屋、车辆、股权等。如果申请人不清楚被申请人具体有哪些财产,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并提供相应的线索和证据。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依法查询被申请人的财产信息,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
4. 必须提供与被申请人财产相等的担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申请有财产保全的,应当提供担保。申请人应当提供与被申请人财产价值相当的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现金、银行保函、抵押、质押等。提供担保是为了防止申请人滥用财产保全制度,如果最终法院判决申请人败诉,被申请人可以申请执行担保财产,以弥补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5. 必须符合法定的申请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申请人必须持有证明其权利成立的证据,并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2) 申请人必须持有证明其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或者其他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并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以上两个条件被称为“财产保全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其中,“证明其权利成立的证据”是指能够初步证明申请人请求权存在的证据,例如,在买卖合同纠纷中,申请人可以提供买卖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证明其对被申请人享有货款债权,而在侵权责任纠纷中,申请人可以提供侵权行为发生、损害结果存在以及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是指如果法院不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会导致申请人无法实现其胜诉权益,或者即使能够实现其胜诉权益,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被申请人可能转移、隐匿或者挥霍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或者难以执行。
二、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财产保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 财产保全申请书
财产保全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1) 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地和其他联系方式;
(2) 申请保全的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权属情况等;
(3) 申请保全的理由和依据;
(4) 提供的担保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等。
2. 证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和依据的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合同、协议、欠条等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或者其他债权债务关系的书证;
(2) 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等能够证明被申请人可能转移、隐匿、挥霍财产的证据;
(3) 财产清单、评估报告等能够证明财产状况的证据;
(4) 其他能够证明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证据。
3. 担保财产的权属证明
申请人应当提供能够证明其对担保财产享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证据,如房产证、车辆登记证书等。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方式是银行保函,则需要提供银行出具的保函原件。
4. 其他有关材料
例如,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申请保全的财产涉及第三人权利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在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并提供相应担保,以确保财产保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人民法院也应当严格审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