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合同履约保证金算诈骗吗?
对于“交了合同履约保证金算诈骗吗”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是否构成诈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将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合同履约保证金的法律性质
合同履约保证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保证人)向对方当事人(受益人)提供的,用于担保合同履行的金钱或有价证券。它的法律性质主要为担保。也就是说,保证金是保证合同义务履行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的履行与否,并不会影响保证金的返还,保证金的一般只能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方可扣除。
二、认定合同履约保证金诈骗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要认定合同履约保证金诈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存在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诈骗人必须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受害人财物的目的,并且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来实施诈骗。
- 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骗取的保证金数额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以“数额较大”为标准。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情况确定。
- 受害人遭受实际经济损失:因诈骗行为,受害人遭受了实际的经济损失,包括保证金的损失以及因合同无法履行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三、判断交了合同履约保证金是否构成诈骗的情形
交了合同履约保证金是否构成诈骗,需要综合考量以下情形:
情形一:签订合同前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如果保证人在签订合同前故意编造合同标的物的真实情况、公司资信状况、履行合同的能力等信息,并以此诱骗受害人交纳保证金,则可能构成诈骗。
情形二:合法合同下拖延履行或隐匿踪迹
如果合同本身合法有效,但保证人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或隐匿踪迹,不以正常方式返还保证金,导致受害人遭受经济损失,也可能构成诈骗。
情形三:签订虚假合同或以合同为幌子骗取保证金
如果合同本身就是虚假的,或者保证人利用合同骗取保证金后失踪或拒不履行合同,则显然构成诈骗。
四、证明合同履约保证金诈骗的举证责任
在合同履约保证金诈骗案件中,控方承担证明保证人存在诈骗故意并实施诈骗行为的举证责任。而被告方可以针对控方的举证进行反驳和辩解,证明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诈骗。
五、风险提示:
交纳合同履约保证金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但也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诈骗活动。因此,在交纳保证金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 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并对对方的资质和履约能力进行充分的调查。
- 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保证金的用途、返还条件、违约责任等事项。
- 在交纳保证金后,妥善保管好相关凭证,以便在出现纠纷时提供证据。
- 如果发现有诈骗嫌疑,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
总之,交了合同履约保证金是否算诈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存在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为目的等情形,可能构成诈骗罪。建议在交纳保证金前,仔细甄别对方资质,审慎签订合同,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损失。